SMKBBSL 华语学会

目标: 让更多的华裔子弟认识本身的文化。

宗旨 : 1. 传扬中华文化。 2. 培养团队精神。

欢迎光临 !

 photo pinkroseborder_wingsofwhimsy_zps34d4ed6a1small_zpsdccf0c4c.png

2008年9月13日星期六

中秋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但是吃月饼的由来,是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的,那个时候他们把秘密起义的纸条包在月饼里,后来取得了胜利,推翻了元朝,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保留了下来

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

南柯一梦 ~ 蔡欣娟, 4A



喧哗的吵闹声。
紧紧地把门关上,似乎一切事物都被那扇并不厚的门都给挡住了。逃,一直渴望的梦想。只想逃过这一切一切。厌倦了带着'面具'的人生,每天挂着一幅并不属於自己的表情,心里只有浓浓的厌恶感,只想做真正的自己也变得失一种奢侈的渴望……
坐在书桌前,怔怔地望着前方打开着的窗口。微微的风、沉重的云朵、在天空出现蓝白色的色彩之下有三两只飞翔着的乌鸦……还有,自由的味道。好像抓住这股味道,追随它到任何地方。我似乎能看见另一头的自己在跑、速度极快。一直跑、一直跑……忽然左右恍了一下,地面凹陷,身子不由得往下掉。好似掉进一个无底洞一样、没有尽头、没有任何生物、物件……唯一的动作是四肢挣扎……
不知过了多久,不知何时到地……意识被一阵阵带着淡淡青草味的轻风唤醒,放眼看去,是一片青葱色的大草原。草原被蓝蓝色的天空衬托得天衣无缝。警觉性顿时消失,已经管不了这个是什么地方,已经没法再抗拒心里的兴奋……可能是安宁带来的勇气吧!我不顾一切的冲上前,拥抱这一片大草原,持续性地翻滚着、浓浓的舒服填满了心房、暖暖的温柔……是生物的气息,大自然的感觉。
“咚!” 一颗苹果滚到身边。
翻过身,眼睛映入一位女孩的脸孔,皮肤稍微黝黑、样子平平,可是却有着一双吸引人的眼睛。如此有精神的眼神,深深的吸引我,忽然有种末名的安全感及熟悉感,似乎似曾相识,却总想不起。女孩轻轻的一笑,把苹果捡起,左手牵起了我,温柔地对我说,“终於找到你了。” 错愕,应该是我现在应有的表情吧?可是我却欣喜地被她拉着走。没有一丝的抗拒感,或许是完全没有抗拒的必要吧?
女孩带我穿梭在一条条小街。一路上游许多打扮朴素的陌生人向女孩打招呼。每一个打招呼的人都会把自家的农作物拿些塞给女孩,而女孩则会把一颗颗的苹果送给对方。就这样一路沿家走。此时,我和女孩已经走到一间木屋前,女孩笑着对我说,"到家了"。轻轻一推,门'吱'的一声,打开了。院子里───妇女正坐在藤椅上摇着扇子与旁边两个男孩闲聊。
几天的观察。女孩总是从早忙到晚,打理苹果园、采苹果、沿户与村庄的人交换收成、苹果分类、家务管理……妇女是女孩的母亲,而两位男孩则是女孩的兄长。这,是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女孩父亲早死,家里任何事都由妇女执权,偶而会有几个阿姨、姑姑管事,一切粗活由女孩一手负责。而我,根据女孩这几天与我对话中一一拼起的资料,我似乎是个死于所谓意外却并非意外的冤灵,女孩则是拥有一双阴阳眼,唯一能看见我的人类。我们一向彼此照顾。忙碌而平反的度过每一天。
他,出现了。 这天,女孩照常在苹果园采苹果,一切事物一如既往,鸟叫,声,树叶因微风而轻轻的拍打声、还有一阵阵断断续续在这之前从未有过的口琴声。琴声由远而近……女孩好奇地向琴声走去,而我则坐在苹果园树上静静坐着观看。两个人的缘分就在月老把红线牵上时,交叉了。彼此一见钟情
,这个时代的感情有着含蓄的美、省掉了追求、表白续而相恋、结婚。女孩与男孩的恋情并没有遭到任何一方家长的反对,竹门对竹门,没什么不好。我一路陪着他们,担任他们的爱情守护神,而男孩也知道我的存在。
1943年──世界大战。
男孩背负着护国的重任,必须前去当兵。女孩则与母亲、两位哥哥与六个小孩躲到深山去。就在离乡的那一夜,男孩给了女孩一个吻,轻声向女孩许诺"要等待我的归来,因为有一天我们会牵着手在那片苹果园,听我吹口琴的声音,直到永远。"女孩点头流泪。男孩临别前叮咛我要照顾女孩,我没回答,因为他看不见我,,可是彼此的答案已心知肚明。
日子一天复一天。女孩辛勤地照顾母亲与哥哥养育六个孩子长大。女孩天天拿着男孩留下的口琴,等待着男孩的回来……
三年零八个月。大战结束。
女孩的母亲与长兄已离开人世。女孩与唯一的哥哥带着六个孩子下山回家。日日盼望男孩的归来。身体每况愈下……但是,女孩坚持每个夕阳西下拿着口琴往苹果园走去,等待男孩的出现。一次一次的失望,也使她越来越憔悴。。对於她的执着,我无能为力,只能用渺小的能力为她挡风遮雨。
女孩的孩子渐渐长大。孩子与等待是女孩的精神支柱,失去这些,也等于女孩的结束。那片原先的草原也被女孩种植了樱花草,女孩总是在夜深人静时提着灯油,手里拿着口琴看着樱花草低泣。最终,女孩病发,身体没法再移动,只能躺在病床上,呼吸困难。
结束。
苹果园──男孩背着包袱,回来找寻女孩。男孩靠在床边,看着即将离开的女孩。女孩温柔的看着男孩湿透的眼睛,握着他那经过沙场洗礼粗糙的手,把口琴放在男孩手上,泪水慢慢留下,轻声的说道,"「不要哭泣,不要伤心」。因为有一天我们会手牵着手在那片苹果园,听你吹口琴的声音,直到永远"。那一刻,女孩的手───松开了。
朦朦胧胧中,听见乌鸦的叫声。女孩?男孩?草原?苹果?眼前,是一户窗,微微的风、沉重的云朵、在天空出现蓝白色的色彩之下有三两只飞翔着的乌鸦……原来,是一场梦啊!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女孩与男孩是真的、苹果树是真的、草原是真的……那,结局是什么呢?
三年后……
一个中秋夜晚,一家人相聚聊天。父亲说起了小时候的回忆、大战时期在山上度过的日子、苹果园、大草原、樱花草、口琴、还有啊嬷与阿公的爱情故事……
三年前的南柯一梦,究竟一个巧合,还是个回到以前记忆的梦?六个孩子,长大了。

2008年9月11日星期四

作文..

华语学会将会请老师们来选一些很有趣的文章一些写的很好的作文来放在这个部落来让大家欣赏..

若是你们有一些很好的作文要让其他人看, 可以拿到给我们~ 4A班的 Sue Anne [淑妍], Wai Meng [伟民] 或者是Jun Kit [俊杰]..

加油!加油!
就像何老师所说的: 多写作文文笔会进步的!!
哈哈!!